习近平主席巴厘岛之行的几重深意

  这几天,世界的目光聚焦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在这里举行。习近平主席的与会,峰会期间中方开展的一系列元首外交活动,受到国际社会密切关注。

  激荡的时代风云中,习近平主席巴厘岛之行,意义重大:这是中共二十大胜利召开后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出访的首站,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近三年来习近平主席首次线下出席G20领导人峰会,也是在世界又一次站在十字路口的关键时刻中国开展的一次重大外交行动。

  从11月14日下午抵达巴厘岛,到17日上午启程前往泰国曼谷,不满三天,习近平主席密集出席十余场活动。其中,有持续三个多小时、举世瞩目的中美元首会晤,有同其他多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的会见,有出席峰会不同阶段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有同东道主印尼总统的双边会谈……

  透过繁忙的元首外交日程,人们看到了国际社会深化同中国交往合作的强烈意愿,看到了各方对在各种全球性挑战面前中国角色、中国地位、中国作用的高度重视,更深刻感受到与各国团结合作、携手推动共同发展的中国担当和中国贡献。

  (一)元首会晤,引领中美关系走向

  当地时间14日下午,习近平主席在巴厘岛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晤。这场会晤,发生在中美关系陷入建交以来低谷,亟须明确何去何从的关键节点,发生在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复杂交织、地缘政治冲突阴云笼罩,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挑战的大背景下,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从两国元首在镜头前微笑握手合影,到就座后分别致开场白,再到会晤结束时两国发表的新闻稿,中美元首会晤的各个方面被全球各大媒体以快讯、图片、消息、评论等形式广泛传播。

  这次会晤,创下了三个“首次”:中美元首三年来首次面对面会晤,拜登总统执政后两位领导人首次面对面会晤,中美各自完成今年国内重大议程后两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互动。

  在会晤时,两国元首采取了同传形式,以便于更加充分、深入的沟通。会晤持续了三个多小时,超过事先商定的时长。两国元首在会晤中谈到了各自内外政策、中美关系的走向、台湾问题、各领域对话与合作、重大国际地区问题等五方面议题,覆盖了两国关系最重要的方面和当前最紧迫的地区和全球性问题。

  在会晤中,习近平主席强调,中美双方需要本着对历史、对世界、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探讨新时期两国正确相处之道,找到两国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轨道,造福两国,惠及世界。

  何为中美之间正确的相处之道?习近平主席说,双方应该“正确看待对方内外政策和战略意图,确立对话而非对抗、双赢而非零和的交往基调”“坚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共同确保中美关系沿着正确航向前行,不偏航、不失速,更不能相撞”。习近平主席还系统阐述了台湾问题由来以及中方原则立场。拜登总统则重申了“四不一无意”等重要表态,并进行了拓展,加入了美方不支持“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无意寻求同中国“脱钩”、无意阻挠中国经济发展、无意围堵中国等重要内容。

  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一再表明,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会晤中,习近平主席表示,中美合作对两国和世界都是好事。中美有差异和分歧,分歧不应成为中美关系发展的障碍,差异应是两国交流合作的动力。

  总体看,这次会晤达到了深入沟通、明确意图、划清红线、防止冲突、指明方向、探讨合作的预期目的。接下来,双方团队将按照两国元首确定的工作重点,保持对话沟通,管控矛盾分歧,推动交往合作,为中美关系增添正能量、装上安全阀,为动荡变革的世界注入稳定性和确定性。

  (二)聚焦发展,凝聚团结

  15日上午,G20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习近平主席发表题为《共迎时代挑战 共建美好未来》的重要讲话。2500余字的讲话中,“发展”一词出现40次,“合作”出现24次,“共同”“团结”等也是高频词。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发展”作为一条鲜明主线贯穿其中。“我们要推动更加包容的全球发展”“要推动更加普惠的全球发展”“要推动更有韧性的全球发展”……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围绕“全球发展”提出重要主张。

  为何聚焦“发展”?从国际形势看,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延宕,世界经济脆弱性更加突出,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全球治理严重缺失,粮食和能源等多重危机叠加,人类发展面临重大挑战……“更加包容”“更加普惠”“更有韧性”,针对的正是全球发展面临的突出和紧迫问题,体现出鲜明的问题导向。

  从G20平台看,这里汇聚了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是国际经济合作主要论坛,聚焦“发展”正是G20使命所在。2016年,在中国杭州举办的G20峰会,第一次把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去年,面对世纪疫情叠加百年变局带来的新挑战,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并在G20罗马峰会上进行重点阐释。今年,习近平主席在巴厘岛峰会的讲话聚焦发展议题,反映了国际社会的迫切需求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展现出中方胸怀天下、引领全球合作正确方向的大国担当。

  “甘蔗同穴生,香茅成丛长。”——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引用印尼谚语,深刻阐释危机面前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团结就是力量,分裂没有出路”“人类文明已经进入21世纪,冷战思维早已过时”“世界繁荣稳定不可能建立在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基础之上”……掷地有声的话语,传递着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道理,给人以深刻启示,引发广泛共鸣。

  (三)广泛交流,厚植友谊

  举行线下多边会议的一大好处是,便于领导人利用与会间隙,开展一系列面对面的外交活动。在巴厘岛,除了中美元首会晤以及同东道主印尼总统佐科举行会谈外,习近平主席分别同法国、荷兰、南非、澳大利亚、塞内加尔、韩国、阿根廷、西班牙、意大利等多个国家的领导人以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会面。

  这一系列会晤、会见,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既有“老朋友”,又有“新面孔”。有的领导人同习近平主席是相隔数年再次见面,有的是在今年2月北京冬奥会之后再次会面,有的则是在上任后首次同习主席面对面交流。各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均对同习近平主席会面感到高兴,多位领导人当面再次对习近平主席连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表示祝贺。

  二是会面对象来自五大洲,涵盖地域非常广泛。既有发达国家领导人,也有周边国家和非洲、拉美等地区发展中国家领导人。既有志同道合,也有求同存异。多年来,正是因为始终坚持不分国家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相待,不以意识形态划线,坚持广交朋友、发展全球伙伴关系,中国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得以不断深化。

  三是各方均表达同中国推进合作的积极意愿,纷纷表示“中国共产党是拥有辉煌历史的伟大的党,中国是坚持原则、广受尊敬的伟大国家”“中国始终是国际秩序的稳定力量”“同中国发展基于相互尊重和互利成熟的关系,这符合两国共同利益”“不赞同阵营对抗”“期待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更重要作用”……

  立己达人,所以受人尊重;重情尚义,所以情谊深厚。中国气度、中国魅力、中国引领,在巴厘岛的外交舞台充分彰显。

  (四)以邻为伴,携手前进

  16日峰会结束后,习近平主席同东道主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举行会谈。会谈前,有一个特别的环节——两国元首共同视频观摩雅万高铁试验运行。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雅万高铁是印尼和东南亚第一条高铁,通车后雅加达和万隆之间的旅行时间将由现在的3个多小时缩短至40分钟。对两国元首亲自推动的这一共建“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佐科总统高度重视,称之为“印尼快速发展的象征”“两国友谊的又一丰碑”。

  在印尼民间,雅万高铁也有着很高的人气。走红网络的说唱歌曲《雅万之歌》里这样唱着:“从郑和下西洋到共建雅万高铁,中国是我们的老朋友……”

  万众瞩目的雅万高铁,为沿线创造大量就业,助力当地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建成通车后将加速交通物流,带动沿线经贸、旅游等产业发展。它是中印尼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蓬勃发展、共建命运共同体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提供共同发展新机遇的一个实例。

  在巴厘岛,习近平主席利用多双边场合,广泛深入向外方介绍中共二十大精神,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指出一个不断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必将为世界提供更多机遇,为国际合作注入更强动力,为全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习主席的介绍,引导和帮助各方深入读懂中共二十大、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新时代中国。

  党的二十大胜利举行后,从北京,到巴厘岛,再到曼谷,一系列重要外交行动渐次展开。在元首外交引领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新征程上不断开创新局面、焕发新气象。

  “当前,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我们必须以人类前途命运为重,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特别是大国应该以身作则,发挥带头作用,多为世界注入信心和力量。我坚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仍然不可阻挡,人类的前途是光明的。”

  习近平主席在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时的讲话,再次深刻诠释新时代中国的胸怀、格局、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