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飞下代舰载机战术指标如何?飞行性能更好的F35C

本周,中国航空研究院一篇《奋战“双过半”,航空工业综合所某新型战机技术基础专项全力以赴保节点》的文章成了各路媒体关注的焦点。文章明确指出:综合所“某专项团队”战胜疫情影响,科学开战复工复产工作, “以确保‘新一代战斗机首飞’节点在2021年完成”。文章还透露了飞机的技术状态和协作单位(成都29所、301综合所,601抓总)。

尽管601所的新飞机已经不是个秘密,但是说来就来还是让人颇为感慨的

对于关心我军航空工业的读者而言,有关下一代战斗机平台,以及下一代战斗机平台子系统比如WS-19发动机的消息很多,但是谁也没见过官方微信号公开透露某型战斗机首飞节点。因此,这种消息或多或少让人有一种别样的感慨,也让人回想起2011年1月份718工程首飞时的震撼感。

相较于当年的歼-20,至少新一代战斗机平台发动机项目消息比较多,而且也比较顺利

当然,很多人也推测本文中的新战斗机是沈飞目前负责的诸多“侧卫”系飞机又一新改型。这种推测也并非是没来由的。现在我国空防压力大,特种机、舰载机短腿严重,因此目前601所负责的项目比较多。算上这个新一代战斗机项目的话,601所目前负责至少3个大战斗机项目:歼-15电子战型号、歼-16的电子战型号、以及所谓的“海四代”。

这篇稿件还提到了成都29所,成都29所是中航工业旗下的电子战研究所,负责电子对抗方面的等项目,因此涉及到沈飞新锐电子战战机的可能性会更大。不过,目前歼-11B的改进型号已入列一线部队进行试装,歼-15和歼-16的电子战型号飞机也已经在几年前就完成了首飞,而歼-15电战型号甚至也已经在兴城舰载机基地进行了试装。因此,我们至少可以判断,文中新一代战斗机,更可能是一款全新的平台,由601所负责。考虑到海军003项目的顺利进展,我们甚至可以推测这款飞机是一款五代舰载机。

相较于歼-20平台,海军对于中型平台更感兴趣

而说到目前601的项目,就不得不提存在接近10年的“鹘鹰”了。“鹘鹰”项目从厂所的技术验证机,变成呼吁外国投资的外贸四代机,然后变成航空工业的技术测试机,最后变成解放军自用的型号,确实走过了一段比较传奇而又艰辛的里程。

对于中国人来讲,像“鹘鹰”这样的“科研验证机”确实是一个比较陌生的产物。过去中国空军比较穷,各种子系统的试验只能在已有的型号原型机平台上进行。比如沈飞的歼-8和后来的52X系列歼-11,很少能像美苏航空工业那样制造大量X系列原型机进行概念测试。我国这种穷惯了的战机研发经验也自然而然让广大读者将目前状态的“鹘鹰”和海军立项的五代机联系起来,误解下一代舰载机技术指标,最终得出“鹘鹰不行”等一系列结论。

最终状态的鶻鹰已经开始测试雷达、航电等先进设备

但科研验证机毕竟是科研用的,和战斗机原型机差距很大。目前“鹘鹰”不管是1.0版本、2.0版本,还是去掉空速管的2.0项目,都摆脱不了“科研试验机”的桎梏。这三款试验机的作用,大抵和心神,X-35等试验机一样,主要用于验证概念,进行飞机子系统、制造工艺和初步的气动外形验证。

根据601所公开的论文,1.0在试飞过程中主要测试了“3D打印机身承力框架”、“增材制造技术”、“一体化复合材料机身背部蒙皮”等复合材料技术。而2.0的两种状态则进一步测试了包括内弹仓、隐身修型、以及航电、数据链、火控等一系列更先进的子系统。总体来说,鹘鹰1.0到2.0再到2.0改进型,更加接近于从YF-17到F/A-18,X35到F35原型机一样的舰载机设计演变过程。我们今天熟知的2001号“歼-20”,虽然其技术状态相较于今天“鶻鹰”要成熟一些,其实也是718工程的验证机。

至于“鹘鹰”和所谓“2021年新飞机”的关系到底有多大,那肯定是有关系的。但海军立项新飞机肯定是以各项指标为准,如果“鹘鹰”的老平台能够达成海军既定目标,那么新飞机就很有可能是传说中的3.0。如果“鹘鹰”作为一款较为老旧的科研测试平台达不到海军定下的技术指标,那么新飞机肯定是立足于新平台的。

但无论如何,601所在“鹘鹰”原型机中展示的部分概念和子系统,如双中推矢量发动机、常规布局、重视光电系统等概念,肯定会应用到新飞机上。这也让我们不难推断这款新型战机的具体战术指标:一款飞行性能更好的F-35C。

得亏当今美国人没有冷战那么武德丰沛,F-35C系统的延宕也为海军用同指标飞机立下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