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只值4000块?大学校园里的灵活就业了解下

▲延边大学。图/延边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延边大学。图/延边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

  “博士毕业只值4000块?”这两天来问我的人不在少数。

  起因是一则高校的招聘启事。据延边大学就业信息网消息,该校已开辟科研助理岗位吸纳毕业生就业,薪酬部分写明:“博士研究生毕业4000元/月、硕士研究生毕业3000元/月、本科毕业2500元/月,按月发放。学校为科研助理缴纳社会保险。”

  事实上,科研助理岗位在高校中存在已久。这一次受到这么多的舆论关注,多少有点误解在里面。很多人可能并不了解高校科研助理岗位的政策背景,误把“学校招人”和“科研团队招人”画了等号。

  这些年高校科研经费水涨船高,科研机构和团队也有了更多自主权,可以根据课题需要灵活招募项目制、合同制的助理人员,作为既有“硕士、博士、博士后、实验师”人才结构的补充力量,学校仅负责人事审核和合同管理。说白了,科研助理这个岗位,主要面向的人群并非博士毕业生。

  5月23日,教育部印发《关于高等学校做好2022年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吸纳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各高校要合理设置新的科研助理岗位,最大限度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这在提倡“灵活就业”的大背景下,放大了科研助理本身的岗位优势。也是疫情之下,有效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的一项切实举措。

  何况学术研究尤其讲求连续性,得益于这一政策,可以让一些有志于继续深造、但出于种种原因未能在当年获得升学机会的毕业生,有机会留在校园里继续从事学术相关的工作,对其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公众产生误解,还源于对科研人员薪酬组成的认识不全面。其实,除基本工资以外,很多招聘启事中都写明了“提供与能力和成果相匹配的报酬”。科研助理本身还能参与课题的绩效分配以及专项任务的劳务报酬,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也更符合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这意味着科研助理的所得收入可能远远不止4000元。

  而不同地区、不同高校、不同团队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近年来沿海发达地区的一些前沿课题组甚至开出了远高于体制内教职工的薪酬,以此来吸引包括博士后在内的专职科研人员。因此,不考虑岗位具体要求、高校办学条件、地理区位以及当地消费水平,讨论“博士4000元能不能招到人”也没有实际意义。

此外,对博士的就业理解,也不能套用惯常的应届生思维。博士找工作的周期长,流程复杂,选择又相对有限,用一两年时间甚至更长时间才找到心仪的教职是普遍情况。一些博士在毕业后仍然需要平台和时间收尾研究工作、积攒更多成果,高校若放开更多科研助理岗位,无疑让他们在2-4年的博士后岗位之外又多了一个灵活选项。

  当然,也并非没有不同声音,当下对科研助理的岗位评价褒贬不一,反馈的问题主要包括学术支持不足、项目外的琐事太多、晋级标准模糊等。博士毕竟属于社会高级人才,在高校普遍实行“双轨制”用人之时,本着尊重负责的态度,对这些编制外的岗位招聘也应有更详尽的解释细则和管理措施。

  公众对于博士群体或多或少加了一层滤镜,这也是凡事沾上“博士”二字总能带来更高的讨论度的原因之一,一些自媒体也善于抓住这一点炮制争议话题、制造社会焦虑。联系上此前“博士进中小学”“博士当基层公务员”引发的热议,一则正常的招聘启事被误导解读成“博士毕业只值4000块”也就不难理解了。

  其实,博士就业也是就业,社会公众对博士的认识更全面了,舆论也就不会被片面信息带着走了。